牛皮癬可能由遺傳因素、免疫異常、環(huán)境刺激、感染因素、代謝紊亂等原因引起,可通過局部用藥、光療、系統(tǒng)治療、生物制劑、生活方式調整等方式干預。
1、遺傳因素:約30%患者有家族史,HLA-Cw6基因被證實與發(fā)病相關。父母一方患病時子女遺傳概率約10%,雙方患病時概率升至50%。建議高風險人群避免吸煙、肥胖等誘因,孕期需咨詢遺傳學專家。
2、免疫異常:Th17細胞過度活化導致IL-17等炎癥因子分泌增加,引發(fā)角質形成細胞異常增殖。生物制劑如司庫奇尤單抗、依奇珠單抗可特異性阻斷炎癥通路,需配合定期監(jiān)測免疫功能。
3、環(huán)境刺激:寒冷干燥氣候易誘發(fā),外傷后的同形反應常見。日常需使用尿素軟膏保濕,避免搔抓。光療采用窄譜UVB或PUVA療法,每周2-3次可緩解鱗屑癥狀。
4、感染因素:鏈球菌咽炎可誘發(fā)點滴狀銀屑病,HIV感染加重病情。急性期需用青霉素清除感染灶,慢性期可接種肺炎球菌疫苗預防。伴隨甲損害時需與真菌感染鑒別。
5、代謝紊亂:肥胖患者脂肪組織分泌的瘦素促進炎癥,合并代謝綜合征者需控制BMI<25。系統(tǒng)治療選用阿維A酸或甲氨蝶呤時需監(jiān)測肝腎功能,配合低嘌呤飲食調節(jié)尿酸水平。
保持適度日光浴有助于皮損消退,推薦每周3次15分鐘非暴曬時段照射。地中海飲食模式可降低炎癥水平,重點攝入深海魚、橄欖油及深色蔬菜。心理壓力管理通過正念訓練減少復發(fā),建議每日進行20分鐘呼吸訓練。皮損護理選用含神經(jīng)酰胺的修復霜,避免使用堿性沐浴產(chǎn)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