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口發癢可通過冷敷、外用藥物、口服抗組胺藥、保持濕潤和避免抓撓等方式緩解。傷口瘙癢通常與組織修復、炎癥反應或過敏等因素有關。
1、冷敷
用干凈毛巾包裹冰塊或冷水浸濕紗布敷于瘙癢處,低溫能暫時麻痹神經末梢,減輕癢感。每次冷敷不超過10分鐘,避免凍傷皮膚。適合術后縫合傷口或輕度擦傷后的急性瘙癢。
2、外用藥物
爐甘石洗劑通過收斂作用緩解炎癥性瘙癢,氧化鋅軟膏可保護創面并減少刺激。含苯海拉明的止癢藥膏能阻斷組胺受體,適用于蚊蟲叮咬或過敏導致的瘙癢。使用前需清潔傷口并避開潰爛部位。
3、口服抗組胺藥
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等第二代抗組胺藥能系統性抑制組胺釋放,對大面積燒傷、濕疹伴發的瘙癢效果顯著。需注意這類藥物可能引起嗜睡,駕駛員或高空作業者應謹慎使用。
4、保持濕潤
使用凡士林或醫用硅酮敷料覆蓋傷口,維持適度濕潤環境能加速上皮化進程,減少結痂過程中的牽拉性瘙癢。深二度燒傷或慢性潰瘍患者建議采用水膠體敷料。
5、避免抓撓
抓撓會破壞新生組織并增加感染風險,可修剪指甲或佩戴棉質手套。兒童患者可用透氣紗布包裹傷口,壓力衣對瘢痕增生期的瘙癢也有抑制作用。
傷口愈合期間應穿著寬松棉質衣物,避免汗液刺激。飲食上增加維生素C和鋅的攝入,如獼猴桃、牡蠣等食物有助于膠原蛋白合成。若瘙癢持續超過兩周伴滲液、發熱等癥狀,需排查接觸性皮炎或特殊感染可能。糖尿病患者出現傷口瘙癢應及時監測血糖,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延緩愈合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