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瘙癢在月經結束后發生可能與陰道炎、外陰皮膚刺激或過敏反應有關,可通過保持清潔、穿透氣棉質內褲、局部用藥等方式緩解。常見原因包括細菌性陰道病、外陰濕疹、衛生巾過敏、激素水平波動及真菌感染。
1、保持清潔
每日用溫水清洗外陰,避免使用堿性肥皂或洗液。清洗后輕輕拍干,減少摩擦刺激。月經期間及時更換衛生巾,建議每2-4小時更換一次,經期結束后停用護墊以減少局部潮濕。
2、穿透氣內褲
選擇純棉材質的內褲,避免化纖織物。洗滌時使用中性洗衣液并充分漂洗,陽光下晾曬殺菌。夜間睡眠時可暫時不穿內褲以保持通風干燥。
3、局部用藥
真菌感染可使用克霉唑乳膏,細菌性陰道病可遵醫囑使用甲硝唑栓劑。外陰濕疹可短期涂抹氫化可的松軟膏,但連續使用不超過1周。用藥前需明確病因,避免自行濫用藥物。
4、排查過敏
更換無香型衛生巾品牌,停用私處護理液等化學產品。新內褲初次穿著前需充分洗滌,必要時進行過敏原檢測。過敏急性期可用冷水濕敷緩解瘙癢。
5、調節激素
經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導致黏膜干燥瘙癢,可適量增加豆制品攝入。持續嚴重者需就醫檢查激素水平,排除多囊卵巢綜合征等內分泌疾病。
日常需避免抓撓,瘙癢劇烈時可冷敷緩解。飲食注意減少辛辣刺激食物,增加酸奶等含益生菌食品。若伴隨異常分泌物、潰瘍或用藥3天無改善,應及時就診婦科進行白帶常規檢查。長期反復發作需篩查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