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三聯征可能由長期便秘、分娩損傷、肛門括約肌痙攣、局部感染、肛管狹窄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調整飲食結構、溫水坐浴、局部用藥、括約肌松解術、肛管擴張術等方式治療。
1、長期便秘:
糞便干硬導致肛管皮膚撕裂是常見誘因。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如燕麥、火龍果、芹菜,每日飲水量不低于1500毫升,養成定時排便習慣可緩解癥狀。
2、分娩損傷:
經陰道分娩時會陰部過度牽拉可能造成肛管撕裂。產后使用康復新液坐浴,局部涂抹硝酸甘油軟膏促進愈合。伴隨肛門墜脹感或排便疼痛需及時就醫。
3、括約肌痙攣:
肛管高壓狀態與內括約肌持續性收縮有關。溫水坐浴每日2-3次緩解痙攣,嚴重者可采用肉毒桿菌毒素注射或側方內括約肌切斷術治療。
4、局部感染:
繼發感染可能形成慢性潰瘍。表現為創面分泌物增多伴臭味,需聯合使用紅霉素軟膏、甲硝唑栓劑等抗感染藥物,合并肛周膿腫需切開引流。
5、肛管狹窄:
先天發育異常或瘢痕攣縮導致肛管順應性下降。表現為排便困難伴刀割樣疼痛,可通過漸進式肛管擴張器治療,頑固性狹窄需行肛門成形術。
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推薦高纖維飲食如雜糧粥、蒸南瓜;便后使用智能馬桶溫水沖洗,配合提肛運動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出現持續出血、劇烈疼痛或發熱癥狀應立即至肛腸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