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掌紅腫瘙癢可通過冷敷緩解癥狀、外用抗組胺藥膏、口服抗過敏藥物、排查接觸性過敏原、就醫明確診斷等方式治療。該癥狀通常由蚊蟲叮咬、接觸性皮炎、蕁麻疹、真菌感染、濕疹等原因引起。
1、冷敷消腫:
使用冰袋或冷毛巾包裹后敷于患處10-15分鐘,每日重復3-4次。低溫能收縮毛細血管減輕紅腫,抑制組胺釋放緩解瘙癢。避免冰塊直接接觸皮膚造成凍傷,冷敷后涂抹無香型保濕霜保護皮膚屏障。
2、藥物止癢:
局部涂抹氫化可的松軟膏、地奈德乳膏等弱效激素藥膏,每日2次連續使用不超過1周。瘙癢劇烈時可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第二代抗組胺藥物,避免使用含薄荷腦的外用制劑刺激皮膚。
3、排查過敏原:
回憶24小時內接觸的洗滌劑、金屬飾品、植物汁液等可疑物質。佩戴橡膠手套可能引發乳膠過敏,使用新護膚品需做耳后測試。記錄接觸物與癥狀發作時間關系,必要時進行斑貼試驗明確致敏原。
4、真菌感染處理:
可能與長期潮濕環境、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邊緣隆起的環形紅斑、脫屑等癥狀。確診需皮膚鏡檢發現菌絲,可外用聯苯芐唑乳膏、特比萘芬噴霧等抗真菌藥物,避免與他人共用毛巾。
5、濕疹管理:
可能與皮膚屏障缺陷、遺傳易感性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對稱性丘疹、滲出等癥狀。急性期用硼酸溶液濕敷,慢性期改用他克莫司軟膏等鈣調磷酸酶抑制劑,洗澡水溫控制在37℃以下。
日常避免搔抓導致繼發感染,穿著純棉手套減少摩擦。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獼猴桃、西蘭花等食物增強皮膚抵抗力,練習八段錦等舒緩運動調節免疫。若72小時內出現水皰、發熱或腫脹擴散至手腕,需皮膚科就診排除蜂窩織炎等嚴重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