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疹可通過皮膚科就診、抗組胺藥物、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中醫辨證等方式治療。藥疹通常由藥物過敏反應、代謝異常、免疫復合物沉積、遺傳易感性、感染誘發等原因引起。
1、皮膚科就診:藥疹屬于皮膚過敏反應范疇,建議首選西醫皮膚科進行診斷。醫生可通過斑貼試驗、血常規檢查明確致敏藥物,急性期需立即停用可疑藥物。嚴重病例可能需住院進行血漿置換治療。
2、抗組胺藥物: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二代抗組胺藥能有效緩解瘙癢和風團樣皮疹。這類藥物通過阻斷H1受體減輕過敏反應,適合輕中度藥疹患者,需連續服用至皮疹完全消退。
3、糖皮質激素:潑尼松、甲潑尼龍、地塞米松等糖皮質激素適用于重癥多形紅斑或大皰性藥疹。通過抑制免疫炎癥反應控制病情發展,使用時需嚴格遵循階梯減量原則,突然停藥可能導致反跳現象。
4、免疫抑制劑:環孢素、他克莫司等鈣調磷酸酶抑制劑用于激素抵抗型藥疹。這類藥物通過抑制T細胞活化調控免疫應答,使用期間需定期監測肝腎功能和血藥濃度。
5、中醫辨證:中醫將藥疹歸為"中藥毒"范疇,分風熱型、濕熱型、血熱型辨證施治。風熱型用消風散加減,濕熱型選龍膽瀉肝湯,血熱型宜犀角地黃湯。外治可用黃柏、苦參煎湯濕敷,配合針刺曲池、血海等穴位。
藥疹患者應保持清淡飲食,避免海鮮、辛辣等發物,多食綠豆、冬瓜等清熱解毒食材。穿著純棉寬松衣物減少摩擦,洗澡水溫不超過38℃。記錄用藥史幫助醫生排查致敏原,康復期可進行游泳、瑜伽等低強度運動增強體質。中醫調理需在皮疹消退后進行,重點恢復氣血平衡,常用黃芪、當歸等藥材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