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初期如需終止妊娠,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常見藥物有米非司酮片、米索前列醇片、卡前列甲酯栓等。藥物流產適用于孕49天內的早期妊娠,需嚴格遵循醫囑并配合超聲檢查確認妊娠情況,禁止自行用藥。
1、米非司酮片
米非司酮片是一種抗孕激素制劑,通過拮抗孕酮受體使蛻膜組織變性壞死。該藥物需與前列腺素類藥物聯用,可軟化宮頸并誘發宮縮。使用前需排除宮外孕及藥物禁忌證,用藥后可能出現陰道出血、腹痛等反應。
2、米索前列醇片
米索前列醇片屬于前列腺素E1衍生物,能增強子宮收縮力和頻率。通常與米非司酮序貫使用,用藥后需密切觀察妊娠組織排出情況。常見不良反應包括惡心、腹瀉及發熱,哮喘患者慎用。
3、卡前列甲酯栓
卡前列甲酯栓通過陰道給藥直接作用于子宮,促進宮頸成熟和宮縮發動。該藥物可能引起強烈宮縮痛,需在醫院監護下使用。用藥后需監測出血量,警惕不全流產風險。
4、其他輔助藥物
在醫生評估后可能配合使用縮宮素加強宮縮,或抗生素預防感染。中藥制劑如生化湯等也可能作為輔助方案,但缺乏循證醫學證據支持,須謹慎選用。
5、禁忌與注意事項
嚴重貧血、青光眼、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者禁用藥物流產。用藥后需復查超聲確認流產效果,若發生大出血或持續腹痛需立即就醫。藥物流產后應休息兩周,禁止盆浴及性生活。
藥物流產屬于醫學干預措施,須在正規醫療機構由專業醫生操作。流產后需關注月經恢復情況,建議加強營養攝入如補充鐵劑和優質蛋白,避免劇烈運動。若出現發熱、異常出血或持續腹痛等癥狀應及時復診,必要時需進行清宮手術。計劃再次懷孕前建議進行生育力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