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腸脹氣可通過調整喂養方式、腹部按摩、拍嗝、藥物治療、益生菌補充等方式治療。新生兒腸脹氣通常由喂養不當、腸道功能未成熟、乳糖不耐受、腸道菌群失衡、過敏反應等原因引起。
1、調整喂養方式
采用少量多次的喂養方法,避免一次性喂食過多。母乳喂養時注意讓嬰兒完全含住乳暈,減少空氣吸入。人工喂養選擇適合月齡的奶嘴,控制奶液流速。喂奶后保持嬰兒頭高腳低位,有助于減少胃內氣體滯留。
2、腹部按摩
在嬰兒清醒且情緒穩定時,用溫暖的手掌順時針輕柔按摩腹部。按摩前可涂抹嬰兒潤膚油減少摩擦,每次持續5-10分鐘。按摩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氣體排出。注意避開臍部未完全愈合的新生兒,動作需輕柔緩慢。
3、拍嗝
每次喂奶后豎抱嬰兒,讓其頭部靠在成人肩膀上。用手掌空心狀從下往上輕拍背部,持續3-5分鐘。拍嗝能幫助排出胃內積聚的空氣。對于難以拍出嗝的嬰兒,可嘗試坐位拍嗝或俯臥位拍嗝等不同姿勢。
4、藥物治療
西甲硅油能改變氣泡表面張力,促進氣體融合排出。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可調節腸道菌群平衡。蒙脫石散能吸附腸道內多余氣體。使用藥物需嚴格遵醫囑,不可自行調整劑量。藥物治療通常作為輔助手段,需配合其他護理措施。
5、益生菌補充
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可改善腸道微生態環境。酪酸梭菌活菌散有助于維持腸道正常功能。益生菌能促進營養物質消化吸收,減少產氣。選擇適合新生兒的益生菌制劑,避免含致敏成分的產品。補充期間觀察排便情況,出現異常應停用。
日常護理需注意保持適宜室溫,避免腹部受涼。母親飲食中減少易產氣食物如豆類、洋蔥等攝入。選擇透氣性好的紙尿褲,避免過緊壓迫腹部。記錄嬰兒排氣、排便情況,如伴隨嘔吐、血便、持續哭鬧需及時就醫。建立規律的喂養作息,避免過度疲勞。通過飛機抱、蹬自行車運動等體位幫助氣體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