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癬和濕疹可通過皮損形態、發病原因、伴隨癥狀、檢查結果、治療反應等方面區分。手癬主要由真菌感染引起,濕疹多與過敏或免疫異常相關。
1、皮損形態
手癬皮損多呈環形或弧形,邊緣隆起伴有鱗屑,中心區域可能消退。濕疹皮損形態不規則,常見紅斑、丘疹、水皰密集分布,急性期有滲出傾向。手癬常見單側發病,濕疹多為雙側對稱分布。
2、發病原因
手癬致病菌主要為紅色毛癬菌等皮膚癬菌,常通過接觸傳染。濕疹發病與遺傳性過敏體質相關,接觸洗滌劑、金屬等過敏原易誘發。長期處于潮濕環境者更易患手癬,精神緊張可能加重濕疹。
3、伴隨癥狀
手癬瘙癢程度較輕,冬季易出現皸裂疼痛。濕疹瘙癢劇烈,抓撓后可能出現苔蘚樣變。手癬患者可能同時患有足癬或甲癬,濕疹患者常合并過敏性鼻炎等特應性疾病。
4、檢查結果
真菌鏡檢陽性可確診手癬,濕疹患者血常規可能顯示嗜酸性粒細胞增高。皮膚病理檢查中,手癬可見菌絲孢子,濕疹表現為海綿水腫和炎性浸潤。斑貼試驗有助于鑒別接觸性濕疹的過敏原。
5、治療反應
手癬外用聯苯芐唑乳膏等抗真菌藥物有效,濕疹需使用糠酸莫米松等糖皮質激素。手癬治療周期約2-4周,濕疹容易反復發作。光療對慢性濕疹效果較好,對手癬無明顯療效。
保持手部干燥清潔有助于預防手癬,建議避免過度洗手和使用堿性清潔劑。濕疹患者應記錄可疑致敏物接觸史,穿著棉質手套減少摩擦。兩類疾病均需避免抓撓,癥狀持續加重或合并感染時需及時就醫。日常可涂抹尿素軟膏維護皮膚屏障功能,冬季注意手部保暖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