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體溫升高需立即排查環境因素并監測體溫變化,若持續超過38℃或伴隨異常表現應及時就醫。新生兒發熱可能由包裹過厚、脫水、感染、代謝異常、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等因素引起。
1、包裹過厚
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過度包裹會導致散熱障礙。家長需檢查衣物是否過多,保持室溫在24-26℃之間,解開包被后30分鐘復測體溫。避免使用電熱毯或暖風機直接加熱,可選擇純棉透氣衣物。
2、脫水
母乳喂養不足或腹瀉可能導致脫水熱。觀察新生兒尿量是否減少,口腔黏膜是否干燥,前囟有無凹陷。可增加哺乳頻率,必要時遵醫囑補充口服補液鹽。夏季需特別注意環境通風降溫。
3、感染
細菌或病毒感染是病理性發熱常見原因,可能伴隨拒奶、嗜睡、皮疹等癥狀。新生兒免疫系統脆弱,敗血癥、肺炎、尿路感染等需通過血常規、CRP檢測確診。醫生可能建議使用注射用頭孢曲松鈉、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等抗生素。
4、代謝異常
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亢進、苯丙酮尿癥等遺傳代謝病可能導致體溫異常。這類疾病通常伴有特殊體味、喂養困難、黃疸消退延遲等表現,需通過新生兒篩查確診,治療需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
5、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腦膜炎、腦損傷等可能引起中樞性發熱,多伴隨尖叫、抽搐、肌張力改變。需進行腰椎穿刺、腦脊液檢查明確診斷,治療需住院使用注射用甘露醇、更昔洛韋等藥物,嚴重者需神經外科干預。
家長發現新生兒體溫升高時,應先移除過熱因素,用溫水擦拭頸部、腋窩等部位物理降溫。禁止使用酒精擦浴或退熱藥物,未滿月嬰兒發熱屬急診情況,須在2小時內就醫。日常需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母乳喂養者母親應避免辛辣飲食,人工喂養需嚴格消毒奶具。注意觀察新生兒精神狀態、進食量、大小便等變化,記錄體溫監測曲線供醫生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