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垂硬疙瘩可通過熱敷按摩、局部消毒、外用藥物、穿刺引流、手術切除等方式治療。耳垂硬疙瘩通常由皮脂腺囊腫、毛囊炎、外傷增生、表皮樣囊腫、脂肪瘤等原因引起。
1、熱敷按摩:
生理性硬塊可能因局部循環不暢導致,每日用40℃熱毛巾敷10分鐘并輕柔按摩,促進皮脂排出。適合無明顯紅腫的微小硬結,連續護理3-5天未緩解需就醫。
2、局部消毒:
毛囊感染引起的硬疙瘩需用碘伏每日消毒2次,避免擠壓。伴隨瘙癢時可涂抹莫匹羅星軟膏,化膿性病灶需配合夫西地酸乳膏控制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
3、外用藥物:
表皮樣囊腫合并炎癥時,可局部使用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聯合口服頭孢呋辛。直徑小于1cm的囊腫經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膠外涂可能消退,用藥期間忌辛辣飲食。
4、穿刺引流:
化膿性囊腫需在無菌條件下穿刺排膿,術后放置引流條。可能與痤瘡丙酸桿菌感染有關,表現為劇烈跳痛伴黃色分泌物,需每日更換敷料至創面愈合。
5、手術切除:
持續增大的脂肪瘤或復發性囊腫需行門診外科手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剝離包膜。術后病理檢查可鑒別是否伴發鈣化上皮瘤,拆線前避免耳部沾水。
日常保持耳部清潔干燥,避免佩戴過緊耳飾。飲食減少高糖高脂攝入,適當補充維生素A增強皮膚屏障。出現硬疙瘩增大、破潰滲液或伴隨發熱時,需及時至耳鼻喉科就診排查基底細胞癌等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