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完酒關節疼可通過熱敷、補充水分、限制活動、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就醫檢查等方式緩解。關節疼痛可能與酒精代謝產物堆積、尿酸升高、原有關節疾病加重等因素有關。
1、熱敷
用40℃左右溫熱毛巾敷于疼痛關節15-20分鐘,每日重復進行2-3次。熱敷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酒精代謝產物的清除,緩解滑膜炎癥反應。注意避免溫度過高導致皮膚燙傷,糖尿病患者及感覺障礙者需謹慎。
2、補充水分
分次飲用500-1000毫升溫開水或淡鹽水,有助于稀釋血液中酒精濃度,促進尿酸排泄。可適量補充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但需避免含糖量過高飲品。每小時排尿量應保持正常,觀察尿液顏色變淺為宜。
3、限制活動
疼痛期間減少關節負重和劇烈運動,必要時使用護膝等支具保護。建議保持關節功能位休息,可適當進行被動關節活動度訓練,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導致僵硬。
4、藥物緩解
遵醫囑使用布洛芬緩釋膠囊、雙氯芬酸鈉腸溶片、塞來昔布膠囊等非甾體抗炎藥,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減輕疼痛。存在胃潰瘍病史者需配合質子泵抑制劑使用,禁止與酒精同服。
5、就醫檢查
若疼痛持續超過24小時或伴關節紅腫熱痛,需排查痛風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等疾病。建議完善血尿酸、C反應蛋白、關節超聲等檢查,長期飲酒者還需評估肝功能及骨密度。
日常需控制酒精攝入量,男性每日不超過25克酒精,女性不超過15克。飲酒前后可食用低脂牛奶、燕麥等食物保護胃黏膜,避免高嘌呤飲食。規律進行游泳、騎自行車等低沖擊運動,增強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出現反復關節疼痛建議完善代謝相關檢查,必要時在風濕免疫科或骨科專科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