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后滴漏綜合征是指鼻腔分泌物倒流至咽喉部引發的癥候群,常見病因有過敏性鼻炎、鼻竇炎、鼻息肉、上呼吸道感染、胃食管反流等。主要癥狀包括咽喉異物感、頻繁清嗓、慢性咳嗽、咽癢或灼熱感,夜間平臥時癥狀可能更明顯。
過敏性鼻炎患者因接觸花粉、塵螨等過敏原,導致鼻黏膜水腫并分泌大量黏液。這些分泌物經后鼻孔流入咽喉,形成持續刺激。治療需避免接觸過敏原,使用鼻用糖皮質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噴霧劑緩解炎癥,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組胺藥物控制過敏反應,必要時可進行脫敏治療。
細菌或病毒感染引發鼻竇黏膜化膿性炎癥時,膿性分泌物向后倒流至鼻咽部。患者常伴有頭痛、面部壓痛及黃綠色膿涕。急性期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等抗生素,配合桉檸蒎腸溶軟膠囊促進分泌物排出。慢性反復發作者需評估是否合并解剖結構異常。
鼻腔內生長的良性腫物會阻礙正常黏液纖毛運輸功能,導致分泌物滯留后倒流。典型表現為雙側鼻塞和嗅覺減退。輕癥可用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控制水腫,中重度患者需行鼻內鏡下息肉切除術,術后需長期隨訪防止復發。
感冒病毒侵襲呼吸道時,鼻咽部充血腫脹使分泌物引流不暢。此時黏液倒流多伴隨發熱、肌肉酸痛等全身癥狀。治療以對癥為主,如連花清瘟膠囊緩解癥狀,生理鹽水鼻腔沖洗幫助清除分泌物,通常病程具有自限性。
胃酸反流至咽喉部可引發局部炎癥反應,刺激黏膜分泌增多。這類患者晨起時癥狀顯著,可能伴反酸、燒心。需調整飲食習慣,睡前3小時禁食,服用奧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聯合鋁碳酸鎂保護黏膜。長期反流需排查食管裂孔疝。
日常建議保持室內濕度,每日飲用足夠溫水稀釋分泌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睡眠時墊高枕頭減少夜間倒流,堅持用生理鹽水鼻腔沖洗。若咳嗽持續超過8周或出現血性分泌物,需及時進行鼻咽鏡和過敏原檢測。兒童患者家長應注意觀察其睡眠張口呼吸、揉鼻等動作,避免繼發腺樣體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