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嗡嗡響通常是指耳鳴,可能由噪音暴露、耳垢堵塞、中耳炎、梅尼埃病、聽神經瘤等原因引起。耳鳴是聽覺系統功能異常的表現,需結合具體病因進行干預。
1、噪音暴露
長期接觸高強度噪音可能導致內耳毛細胞損傷,引發持續性耳鳴。常見于工廠工人、音樂從業者等群體。減少噪音接觸、佩戴防護耳塞是主要預防措施。若已出現癥狀,需避免進一步聲損傷,必要時可進行聲治療或認知行為療法。
2、耳垢堵塞
外耳道耵聹積聚可能壓迫鼓膜或阻塞聲波傳導,產生悶脹感伴低頻耳鳴。這種情況可通過專業醫師進行耳道沖洗或器械取出解決。切忌自行使用挖耳工具,以免造成外耳道損傷或鼓膜穿孔。
3、中耳炎
中耳感染或積液會導致傳導性耳鳴,多伴隨耳痛、聽力下降。急性細菌性中耳炎可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頭孢克肟等藥物治療,慢性病例可能需鼓膜穿刺或鼓室成形術。及時控制上呼吸道感染可降低復發風險。
4、梅尼埃病
內淋巴積水疾病典型表現為發作性眩暈、波動性耳聾及耳鳴,耳鳴多為低頻轟鳴聲。治療包括限鹽飲食、利尿劑如氫氯噻嗪,嚴重者可考慮鼓室內注射地塞米松或慶大霉素。前庭康復訓練有助于改善平衡功能。
5、聽神經瘤
橋小腦角區腫瘤壓迫聽神經時,常出現單側漸進性耳鳴伴不對稱聽力下降。確診需通過磁共振成像,小型腫瘤可采用立體定向放療,大型腫瘤需顯微外科切除。術后可能遺留面神經麻痹等并發癥。
耳鳴患者應保持規律作息,避免攝入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物質,控制血壓血糖在正常范圍。可嘗試白噪音掩蔽緩解癥狀,若持續超過一周或伴隨眩暈、聽力驟降等情況,應及時就診耳鼻喉科進行純音測聽、聲導抗等檢查。對于慢性耳鳴,認知行為療法和習服訓練能顯著改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