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寒感冒可通過生活調理、中藥治療、對癥藥物等方式緩解,通常由風寒邪氣侵襲、免疫力下降等因素引起。
生活調理是改善風寒感冒的基礎措施。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風,室溫建議維持在20-24攝氏度。飲用生姜紅糖水有助于驅散寒邪,每日飲用2-3次為宜。保證充足休息,每日睡眠時間不少于8小時,避免過度勞累加重癥狀。
中藥治療對風寒感冒具有顯著效果。風寒感冒顆粒含麻黃、桂枝等成分,能發汗解表;荊防顆粒含荊芥、防風等藥材,適合鼻塞流清涕明顯者;通宣理肺丸適用于伴隨咳嗽痰白的患者。使用中藥需辨證施治,建議在中醫師指導下選擇。
針對具體癥狀可配合西藥緩解。鼻塞可使用鹽酸偽麻黃堿類減充血劑,頭痛發熱可選用對乙酰氨基酚等解熱鎮痛藥。部分復方感冒藥含抗組胺成分,能改善打噴嚏癥狀。需注意避免多種感冒藥疊加使用,防止藥物過量。
風寒感冒多因氣溫驟降時保暖不足,或淋雨受涼后風寒邪氣乘虛而入。老年人和兒童因抵抗力較弱更易發病,常伴有畏寒無汗、肌肉酸痛等典型表現。若出現持續高熱超過3天、呼吸急促或意識模糊等癥狀,需警惕合并細菌感染或肺炎等并發癥。
日常預防需注意氣候變化的適應性調整。秋冬季節外出時佩戴圍巾保護頸部大椎穴,運動出汗后及時更換干燥衣物。堅持用冷水洗臉可增強呼吸道黏膜抗寒能力,適度進行八段錦等傳統養生鍛煉也有助于提升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