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流清鼻涕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見于普通感冒或過敏性鼻炎初期。治療藥物主要包括抗組胺藥、減充血劑和中成藥三類,需根據具體病因和癥狀選擇。
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能緩解鼻黏膜過敏反應,適用于過敏性鼻炎或感冒伴隨的清水樣鼻涕。這類藥物通過阻斷組胺受體減輕鼻癢、噴嚏和流涕癥狀,部分可能引起嗜睡等副作用。
減充血劑如偽麻黃堿、去氧腎上腺素可收縮鼻黏膜血管,快速改善鼻塞和流涕。這類藥物能暫時緩解鼻腔充血,但連續使用通常不超過3-5天,避免引起藥物性鼻炎。
中成藥如感冒清熱顆粒、荊防顆粒具有疏風散寒功效,適用于風寒型感冒初期。這類藥物通過發汗解表緩解惡寒、清涕等癥狀,需辨證使用且避免與西藥重復用藥。
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具有自限性,藥物治療以對癥為主。若癥狀持續超過7天或出現膿性鼻涕、發熱等情況,需考慮細菌感染可能,建議就醫評估。過敏性鼻炎患者需避免接觸過敏原,長期癥狀可考慮鼻用激素等維持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