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包塊是指腹腔內可觸及的異常腫塊,可能由炎癥、腫瘤、囊腫或器官腫大等多種原因引起。根據包塊性質不同,可分為生理性如妊娠子宮和病理性如惡性腫瘤兩類。
常見病因主要包括以下五類:
腸道疾病如腸梗阻或克羅恩病,包塊多伴有腹痛、排便異常;炎癥性病變如闌尾周圍膿腫,常伴隨發熱和局部壓痛;腫瘤性包塊包括肝癌、卵巢癌等惡性腫瘤,質地堅硬且生長迅速;囊腫類病變如肝囊腫、腎囊腫,觸診有彈性感;器官腫大如脾腫大或子宮肌瘤,與相應器官解剖位置一致。
典型癥狀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早期可能僅觸及無痛性包塊;進展期出現壓迫癥狀如腹脹、尿頻;晚期惡性腫瘤可伴隨消瘦、貧血等全身癥狀。左下腹包塊需警惕結腸腫瘤,右上腹包塊可能與肝膽疾病相關,臍周包塊常見于腸系膜淋巴結腫大。
診斷需結合影像學檢查和實驗室指標。超聲和CT可明確包塊位置性質,腫瘤標志物檢測有助于鑒別良惡性。體積較大、質地堅硬或生長迅速的包塊需盡早就醫,50歲以上患者新發腹部包塊建議完善胃腸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