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骨吸收后多數情況下仍可進行種植牙手術,但需通過骨增量技術恢復骨量。
1、輕度牙槽骨吸收:
牙槽骨輕度吸收時,剩余骨量通常能滿足常規種植需求。通過口腔錐形束CT評估骨高度和密度后,可選擇短植體或傾斜植入方式避開骨缺損區域。術前需控制牙周炎癥,術后三個月內避免咀嚼硬物,定期復查骨結合情況。此類患者種植體十年存活率可達90%以上。
2、中重度牙槽骨吸收:
骨高度不足5mm時需進行骨增量手術。上頜竇底提升術適用于后牙區垂直骨量不足,通過側壁開窗或穿牙槽嵴頂技術抬升竇膜。水平骨缺損可采用引導骨再生術,配合膠原膜與骨替代材料使用。吸煙患者需戒煙三個月,糖尿病患者需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骨移植后需6-9個月成骨期才能植入種植體。
3、嚴重萎縮無種植條件:
牙槽嵴完全吸收至基骨水平時,傳統種植難以實現。可考慮顴骨種植體避開萎縮牙槽骨,或采用穿顴穿翼種植技術。全口無牙頜患者可選擇All-on-4種植方案,利用有限骨量實現即刻負重。需注意這類復雜手術可能引發上頜竇穿孔、鄰牙損傷等并發癥,建議在三維導航系統輔助下完成。
種植修復后需使用軟毛牙刷配合牙縫刷清潔種植體周圍,每年進行專業維護。骨增量患者術后應補充鈣質與維生素D,每日攝入800mg鈣元素。避免用種植牙啃咬堅果類食物,夜間磨牙者需佩戴咬合墊。定期口腔檢查可早期發現種植體周圍炎,通過激光治療或抗菌凝膠控制炎癥進展。吸煙會顯著增加種植失敗風險,建議術前徹底戒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