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壓力性尿失禁通常由盆底肌功能減弱、尿道括約肌損傷、激素水平變化、肥胖及慢性腹壓增高等因素引起。該癥狀表現為咳嗽、打噴嚏或運動時尿液不自主漏出,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盆底肌功能減弱是常見誘因。妊娠和陰道分娩可能造成盆底肌肉及神經損傷,導致控尿能力下降。凱格爾運動可增強盆底肌力量,每日堅持收縮肛門和陰道肌肉能改善癥狀。
尿道括約肌結構異常與發病密切相關。盆腔手術如子宮切除術可能損傷尿道支撐組織,絕經后雌激素減少也會導致尿道黏膜萎縮。局部使用雌激素軟膏或口服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可能緩解癥狀。
激素水平變化影響尿道閉合功能。圍絕經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道黏膜變薄,閉合壓力降低。激素替代療法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需評估乳腺和子宮內膜風險。
肥胖者腹壓增高會加重癥狀。體重指數超過30的人群,盆底結構長期承受額外壓力。減重5%-10%即可顯著改善漏尿情況,建議通過低熱量飲食和游泳等運動控制體重。
慢性腹壓增高因素需針對性處理。長期便秘、慢性咳嗽或重體力勞動均會增加腹腔壓力。治療原發病、調整工作方式及使用緩瀉劑可減少腹壓對盆底的影響。
癥狀持續或嚴重影響生活時,需就醫評估是否需手術治療。尿道中段懸吊術和膀胱頸懸吊術是常用術式,有效率可達80%以上。術后需避免提重物和劇烈運動三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