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皮瘙癢伴隨小疙瘩可能由脂溢性皮炎、毛囊炎、銀屑病或接觸性皮炎等疾病引起。癥狀發展通常經歷輕度紅斑→丘疹膿皰→脫屑結痂三個階段,具體病因與處理方式如下:
脂溢性皮炎是最常見原因,與馬拉色菌過度增殖、皮脂分泌旺盛有關。典型表現為頭皮油膩性鱗屑伴黃色痂皮,可能擴散至發際線。輕癥可用含酮康唑的藥用洗劑,中重度需聯合外用糖皮質激素類溶液。
毛囊炎多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表現為紅色毛囊性丘疹或膿皰,觸碰疼痛。細菌性感染需使用莫匹羅星軟膏,真菌性感染選用特比萘芬乳膏。反復發作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礎疾病。
銀屑病屬于慢性炎癥性疾病,特征為邊界清晰的紅色斑塊覆蓋銀白色鱗屑。頭皮部位可外用卡泊三醇搽劑,頑固病例需光療或生物制劑治療。焦慮情緒可能誘發加重。
接觸性皮炎源于染發劑、洗發水等過敏原刺激,表現為使用產品后突發瘙癢性水腫性紅斑。需立即停用致敏產品,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組胺藥物可緩解癥狀。斑貼試驗能明確過敏原。
日常護理建議選擇pH5.5弱酸性洗發水,水溫不超過38℃。避免指甲抓撓,瘙癢劇烈時可冷敷。若癥狀持續2周未緩解、出現滲液或發熱,需皮膚科就診排除特殊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