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視可通過配鏡矯正、視覺訓練和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成人斜視多與屈光不正、眼外肌失衡或神經系統病變有關,通常表現為雙眼視軸偏離、復視或代償性頭位。
配鏡矯正是斜視的基礎干預手段。屈光不正性斜視患者需通過驗光配鏡矯正近視、遠視或散光,部分調節性內斜視患者在佩戴合適眼鏡后眼位可恢復正常。高度屈光參差者建議選擇隱形眼鏡以減少雙眼像差。
視覺訓練適用于輕度非麻痹性斜視。通過聚散球訓練、紅綠濾光片訓練等方法增強雙眼融合功能,改善眼肌協調性。訓練需在專業視光師指導下持續進行3-6個月,對間歇性外斜視效果較顯著。
手術治療主要針對大角度恒定性斜視。常見術式包括眼外肌后退術、截除術及移位術,通過調整肌肉附著點位置恢復眼位平衡。術后可能出現短暫復視,多數在1-2周內自行緩解。
神經系統疾病繼發的斜視需針對原發病治療。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應控制血糖,甲狀腺相關眼病需調節甲狀腺功能。這類患者常伴有眼球運動受限,需神經內科與眼科聯合診療。
斜視持續半年以上可能引發立體視功能喪失。建議出現持續性復視、視疲勞或外觀困擾時盡早就醫,通過同視機檢查、眼底照相等評估斜視度數與視功能損害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