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視力患者需注意視覺輔助工具使用、環境安全改造、定期眼科檢查、心理調適及合理用藥。低視力通常由青光眼、黃斑變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白內障或視神經萎縮等疾病導致,需根據病因采取針對性干預。
1、視覺輔助工具
放大鏡、電子助視器和高對比度閱讀材料可幫助改善近距離視物能力。光學望遠鏡適用于遠距離場景如看路牌,語音播報設備能輔助獲取文字信息。選擇工具時需經專業驗光師評估殘余視力水平,避免因不當使用加重視疲勞。
2、環境安全改造
家居環境應保持充足均勻照明,避免強光直射或陰影區域。地面鋪設防滑墊,移除多余雜物,樓梯臺階需貼高對比度警示條。廚房用具按使用頻率固定擺放,電器按鈕設置觸覺標識。外出建議佩戴防紫外線眼鏡減少眩光影響。
3、定期眼科檢查
每3-6個月需復查視力、視野及眼底狀況,監測疾病進展。青光眼患者要定期測量眼壓,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者需進行眼底熒光造影。檢查時攜帶既往病歷和用藥記錄,便于醫生調整治療方案如更換人工晶狀體或增加激光治療頻次。
4、心理調適
參加視障康復訓練課程學習定向行走技能,加入患者互助小組緩解社交孤立感。心理咨詢有助于應對抑郁焦慮情緒,家屬應避免過度保護以維持患者自理能力。可通過聽覺觸覺代償發展新興趣愛好,如盲文閱讀或樂器演奏。
5、合理用藥
遵醫囑使用改善微循環藥物如甲鈷胺片、營養神經的維生素B1片,或降眼壓的布林佐胺滴眼液。避免自行服用可能影響視力的藥物如糖皮質激素,中藥制劑需確認無肝毒性成分。用藥期間出現視物模糊加重需立即復診。
低視力患者日常需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長時間用眼,每20分鐘遠眺休息。飲食多攝入深色蔬菜水果補充葉黃素,適量食用深海魚類獲取歐米伽3脂肪酸。進行太極拳等低沖擊運動增強平衡能力,外出使用白手杖傳遞視障信號。建議家屬學習導盲隨行技巧,共同參與環境適應性訓練。定期與眼科醫生溝通病情變化,及時調整康復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