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在醫學上稱為足癬,主要分為三種臨床類型,不同類型的癥狀表現和治療方法存在差異。
水皰型足癬表現為足底或足緣出現群集或散在的小水皰,皰壁厚且不易破裂,伴有明顯瘙癢。水皰干涸后可能出現脫屑,常見于夏季炎熱潮濕環境。治療可選用聯苯芐唑乳膏、特比萘芬噴霧等抗真菌藥物,穿透氣鞋襪保持足部干燥。
間擦糜爛型足癬好發于趾縫間,特別是第三、四趾間。初期為皮膚浸漬發白,表皮脫落露出紅色糜爛面,伴有滲液和異味。該類型易繼發細菌感染,出現紅腫熱痛。建議使用硼酸溶液濕敷后涂抹硝酸咪康唑散劑,嚴重感染需聯合口服伊曲康唑。
鱗屑角化型足癬表現為足跟、足緣部位皮膚增厚、干燥脫屑,冬季易發生皸裂疼痛。該類型病程較長,需長期堅持用藥。可交替使用環吡酮胺軟膏和水楊酸軟膏,配合尿素維E乳膏軟化角質。
足癬具有傳染性,家庭成員應避免共用拖鞋、浴巾。糖尿病患者、免疫低下人群出現足癬應及時就醫,防止引發丹毒等嚴重并發癥。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反復發作時,建議進行真菌鏡檢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