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汁反流性胃炎可通過胃鏡檢查、胃液分析、癥狀評估、幽門螺桿菌檢測、影像學檢查等方法判斷。膽汁反流性胃炎是膽汁異常反流至胃部引起的炎癥,典型癥狀包括上腹灼痛、口苦、惡心嘔吐等。
1、胃鏡檢查
胃鏡檢查是診斷膽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方法,可直接觀察胃黏膜充血水腫、膽汁染色等特征性改變。檢查中可能發現胃竇部黏膜糜爛或膽汁淤積,同時可排除胃潰瘍、腫瘤等疾病。胃鏡下取活檢能進一步明確炎癥程度和是否存在腸上皮化生。
2、胃液分析
通過插管抽取胃液測定膽酸濃度,若空腹胃液膽酸超過正常值可輔助診斷。該方法能定量評估膽汁反流程度,但操作具有侵入性。胃液pH值監測顯示堿性偏移也提示膽汁反流可能,常與食管pH監測聯合應用。
3、癥狀評估
典型癥狀如餐后上腹燒灼感、膽汁樣嘔吐物、胸骨后疼痛等持續存在時需警惕。癥狀多在進食油膩食物后加重,抑酸治療無效時更應考慮膽汁反流。需注意與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進行鑒別。
4、幽門螺桿菌檢測
通過呼氣試驗、糞便抗原或胃黏膜活檢排查幽門螺桿菌感染。該菌感染可能加重胃黏膜對膽汁的敏感性,但并非膽汁反流的直接原因。陽性結果需進行根除治療以降低胃黏膜炎癥反應。
5、影像學檢查
上消化道造影可觀察幽門功能及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情況,但特異性較低。核素掃描能動態顯示膽汁反流路徑和程度,適用于胃手術后患者的評估。超聲檢查對膽囊收縮功能異常引起的膽汁反流有提示作用。
確診膽汁反流性胃炎后應調整飲食結構,避免高脂飲食和刺激性食物,減少咖啡因攝入。餐后保持直立位2小時,睡眠時抬高床頭。遵醫囑使用促胃腸動力藥和結合膽鹽藥物,定期復查胃鏡評估黏膜修復情況。長期未規范治療可能導致胃黏膜萎縮甚至癌變風險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