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治療藥物主要包括抗生素類、抗炎類和中成藥三類。該疾病通常由沙眼衣原體、解脲支原體等病原體感染引起,表現為尿道刺癢、尿頻、尿痛及分泌物增多等癥狀。
抗生素是核心治療藥物,常用多西環素、阿奇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多西環素可抑制病原體蛋白質合成,療程通常7-10天;阿奇霉素作為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單次大劑量給藥即可維持有效血藥濃度;左氧氟沙星通過干擾DNA旋轉酶發揮作用,適用于混合感染。
抗炎藥物可緩解尿道黏膜水腫,常用塞來昔布、洛索洛芬鈉。這類藥物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減輕尿路刺激癥狀,但需注意胃腸道不良反應。中成藥如三金片、熱淋清顆粒具有清熱利濕功效,可輔助改善排尿不適。
治療期間需保持每日1500毫升以上飲水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性伴侶應同步檢查治療,防止交叉感染。抗生素使用需嚴格遵循醫囑完成全程治療,防止耐藥性產生。若出現藥物過敏或肝功能異常應及時復診調整方案。
病原體檢測陽性患者需在停藥4周后復查,確認病原體清除。反復發作病例需進行藥敏試驗,排除支原體耐藥可能。合并前列腺炎或盆腔炎時需延長療程至2-3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