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紊亂可能由內分泌失調、多囊卵巢綜合征、甲狀腺功能異常、子宮肌瘤、精神壓力過大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
一、內分泌失調
內分泌失調是月經紊亂的常見原因,可能與長期熬夜、過度節食等因素有關。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異常會導致激素分泌紊亂,表現為月經周期不規律、經量異常。調整作息時間、保持規律飲食有助于改善癥狀,必要時可遵醫囑使用黃體酮膠囊、戊酸雌二醇片等藥物調節激素水平。
二、多囊卵巢綜合征
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常伴有高雄激素血癥和胰島素抵抗,典型癥狀包括月經稀發、痤瘡和多毛。該病與遺傳因素密切相關,超聲檢查可見卵巢多囊樣改變。治療需結合生活方式干預,可遵醫囑使用炔雌醇環丙孕酮片、二甲雙胍等藥物改善代謝異常。
三、甲狀腺功能異常
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退均可影響月經周期。甲亢可能導致月經量減少甚至閉經,甲減則常見經期延長。甲狀腺激素通過影響性激素結合球蛋白水平干擾月經,需通過甲狀腺功能檢查確診。左甲狀腺素鈉片、甲巰咪唑等藥物可調節甲狀腺功能,進而改善月經紊亂。
四、子宮肌瘤
黏膜下肌瘤或肌壁間肌瘤可能壓迫宮腔,導致經量增多、經期延長。肌瘤生長與雌激素水平過高有關,超聲檢查可明確診斷。癥狀較輕者可觀察隨訪,嚴重者需行肌瘤剔除術或子宮切除術,藥物可選米非司酮等抗孕激素制劑。
五、精神壓力過大
長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會通過影響下丘腦功能導致月經紊亂。應激狀態下皮質醇升高可能抑制促性腺激素釋放,表現為周期紊亂或閉經。心理疏導、規律運動有助于緩解壓力,必要時可短期使用烏雞白鳳丸等中成藥調理。
月經紊亂患者應注意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飲食上可適當增加富含鐵元素和優質蛋白的食物如瘦肉、動物肝臟,補充因月經量過多導致的營養丟失。適度進行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等,有助于改善內分泌功能。記錄月經周期變化,如癥狀持續超過3個月或伴有嚴重貧血、劇烈腹痛等情況,應及時就醫完善性激素六項、盆腔超聲等檢查,明確病因后針對性治療。避免自行服用激素類藥物,所有藥物治療均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