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翼兩側起皮可能由皮膚干燥、脂溢性皮炎、接觸性皮炎、真菌感染或維生素缺乏等原因引起,可通過保濕護理、藥物治療、避免刺激物、抗真菌治療或營養補充等方式改善。
1、皮膚干燥:
氣候干燥或過度清潔會導致皮膚屏障受損,鼻翼兩側皮脂腺分布較少,更容易出現脫屑。建議使用含神經酰胺、透明質酸的保濕霜,避免頻繁使用皂基潔面產品。冬季可增加環境濕度,減少熱水洗臉次數。
2、脂溢性皮炎:
馬拉色菌過度繁殖引發的慢性炎癥,表現為紅斑伴油膩性鱗屑。可能與皮脂分泌旺盛、免疫功能異常有關,常見于油性膚質。可短期使用酮康唑洗劑,嚴重時需配合氫化可的松軟膏,但需在醫生指導下控制療程。
3、接觸性皮炎:
化妝品、口罩或洗面奶中的刺激性成分如酒精、香料誘發局部過敏反應。典型表現為邊界清晰的紅斑、脫屑伴瘙癢。需立即停用可疑產品,用生理鹽水濕敷,必要時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組胺藥物。
4、真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或皮膚癬菌感染可能導致環形紅斑伴邊緣脫屑。常見于長期潮濕環境、糖尿病或免疫低下人群。確診需通過真菌鏡檢,治療選用聯苯芐唑乳膏等抗真菌藥物,需堅持用藥2-4周以防復發。
5、維生素缺乏:
維生素B2核黃素或維生素B3煙酸缺乏會影響皮膚代謝,導致鼻唇溝周圍對稱性脫屑。長期偏食、消化吸收障礙者易發。可通過增加動物肝臟、全谷物攝入補充,嚴重缺乏時需口服維生素制劑。
日常護理應避免用手撕扯皮屑,潔面后及時涂抹保濕產品。選擇無香料、無酒精的溫和護膚品,防曬時優先選用物理防曬霜。若伴隨明顯紅腫、滲液或持續兩周未緩解,需排查特異性皮炎、銀屑病等可能,皮膚鏡檢或斑貼試驗有助于明確診斷。飲食注意補充Omega-3脂肪酸如深海魚、亞麻籽油和鋅元素如牡蠣、南瓜籽,有助于修復皮膚屏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