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排卵期間需重點關注藥物反應監測、生活方式調整及并發癥預防。該過程涉及激素水平波動和卵巢過度刺激風險,需系統化管理。
藥物使用方面,促排卵藥物如氯米芬、來曲唑或尿促性素需嚴格遵醫囑。常見副作用包括腹脹、乳房脹痛,偶見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每日固定時間用藥,避免漏服或劑量錯誤。用藥期間需配合超聲監測卵泡發育,根據卵泡大小調整方案。
飲食營養需保證每日2000毫升水分攝入,蛋白質供給量增至每公斤體重1.5克。優選魚肉、雞胸肉等優質蛋白,搭配菠菜、西蘭花等深色蔬菜。限制精制糖攝入,血糖波動可能影響卵泡質量。適當補充維生素E30毫克/日和輔酶Q10100-200毫克/日可能改善卵母細胞質量。
身體活動建議保持中等強度運動,如每日6000-8000步步行或低強度瑜伽。避免跳躍、快速轉身等可能引發卵巢扭轉的動作。性生活頻率在卵泡直徑達14毫米后調整為隔日一次,既保證精子質量又降低多胎風險。
并發癥預防需警惕腹脹加重、尿量減少或呼吸困難等卵巢過度刺激征象。體重日增長超過1公斤或腹圍增加超過5厘米應及時就診。多胎妊娠風險需在移植前充分評估,建議單胚胎移植降低相關并發癥。
情緒管理可通過正念冥想緩解治療焦慮,每日15-20分鐘呼吸訓練能穩定自主神經功能。建立治療日記記錄體溫、宮頸黏液變化,有助于醫患溝通。伴侶參與治療決策可降低心理壓力,提高治療依從性。
醫療監測方面,從月經第3天開始每2-3天需進行經陰道超聲檢查,當主導卵泡達18-20毫米時注射破卵針。激素檢測包括雌二醇、黃體生成素等,避免過早出現黃素化。子宮內膜厚度維持在8-14毫米為宜,過薄時可考慮雌激素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