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水腫的治療需根據病因選擇藥物,常見適用藥物包括呋塞米片、螺內酯片和氫氯噻嗪片。下肢水腫可能由心臟功能不全、腎臟疾病或靜脈回流障礙等因素引起,需結合具體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
心臟功能不全導致的水腫通常伴隨活動后氣促、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治療以改善心功能為主,可選用呋塞米片等利尿劑減輕水鈉潴留,同時需配合地高辛片等強心藥物。
腎臟疾病引發的水腫多伴有蛋白尿、血尿。除使用螺內酯片保鉀利尿外,必要時需采用糖皮質激素控制原發病。慢性腎病患者可能出現貧血、血壓升高,需綜合管理。
靜脈回流障礙常見于下肢靜脈曲張或深靜脈血栓,表現為單側肢體腫脹、皮膚色素沉著。氫氯噻嗪片可緩解癥狀,但需配合彈力襪壓迫治療。嚴重靜脈血栓需使用抗凝藥物預防肺栓塞。
輕度水腫可通過限制鈉鹽攝入、抬高患肢改善。每日鈉攝入量應控制在3克以內,休息時墊高下肢促進血液回流。適當運動如散步、游泳有助于增強靜脈泵功能。
若水腫持續加重或出現呼吸困難、尿量減少,建議及時就醫排查嚴重病因。某些全身性疾病如肝硬化、甲狀腺功能減退也可能導致水腫,需完善肝功能、甲狀腺功能等檢查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