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疙瘩是一種異常的皮膚瘢痕增生,屬于病理性瘢痕,主要表現為傷口愈合后局部組織過度增生并超出原始損傷范圍。瘢痕疙瘩的形成可能與遺傳因素、創傷感染、內分泌紊亂、免疫反應異常、局部張力過高等因素有關。
1、遺傳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遺傳傾向,與某些基因突變導致的膠原代謝異常有關。這類患者皮膚受傷后更容易出現纖維母細胞過度增殖,形成質地堅硬的紅色或紫色隆起性瘢痕。日常需避免皮膚外傷,瘢痕體質者應謹慎選擇有創美容項目。
2、創傷感染
傷口處理不當引發感染時,持續的炎癥刺激會激活轉化生長因子,導致膠原合成與降解失衡。常見于耳洞、手術切口等部位,表現為瘢痕持續增大伴瘙癢疼痛。保持創面清潔干燥,感染早期可使用抗生素軟膏控制。
3、內分泌紊亂
青春期、妊娠期等激素水平波動階段,體內雌激素和生長激素升高可能促進瘢痕增生。此類瘢痕疙瘩多發生于胸肩部,表面可見擴張的毛細血管。調節內分泌平衡有助于控制病情進展。
4、免疫反應異常
Th2型免疫應答優勢導致IL-4、IL-13等細胞因子過度分泌,刺激成纖維細胞產生過量III型膠原。瘢痕常呈蟹足樣向外浸潤生長,伴有明顯刺痛感。免疫調節治療對部分頑固性病例有效。
5、局部張力過高
皮膚受到持續牽拉時,機械應力通過整合素信號通路激活纖維化進程。好發于關節活動部位,瘢痕質地硬韌且易攣縮。使用減張膠帶或壓力療法可降低復發概率。
瘢痕疙瘩患者應避免搔抓刺激,穿著寬松棉質衣物減少摩擦。日常可涂抹硅酮制劑軟化瘢痕,紫外線強烈時做好防曬。若瘢痕出現快速增大、破潰出血等情況,需及時就醫接受糖皮質激素注射、冷凍治療或手術切除等專業干預。飲食上適當補充維生素E和鋅元素,有助于改善皮膚修復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