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牙后牙齒表面出現白色物質可通過拋光處理、飲食調整、口腔清潔維護、專業復查評估等方式改善,通常由樹脂材料氧化、暫時性脫礦、清潔不到位、材料固化不全、繼發齲齒等因素引起。
1、拋光處理:
補牙材料固化后表面可能殘留未拋光的樹脂突起或氧化層,呈現白色霧狀。牙科醫生可通過高速拋光車針或橡皮杯蘸取拋光膏處理,使補牙區域恢復光滑。術后24小時內避免進食染色食物。
2、飲食調整:
酸性飲食或溫度驟變可能引發牙體暫時性脫礦,表現為補牙邊緣白堊色改變。建議術后兩周內減少柑橘類水果、碳酸飲料攝入,避免冷熱交替進食。增加奶酪、牛奶等富含鈣磷的食物促進再礦化。
3、清潔維護:
補牙材料與牙體交界處易堆積菌斑,清潔不足會導致礦物質流失。使用含氟牙膏配合牙線清潔鄰面,選擇軟毛牙刷以巴氏刷牙法清潔補牙區域。可輔助含氟漱口水減少脫礦風險。
4、材料固化:
光固化樹脂若照射時間不足可能出現表層未完全固化,呈現乳白色斑塊。這種情況需重新進行光照固化處理,必要時去除未固化材料后重新充填。術后需避免咬硬物以防材料折裂。
5、繼發齲齒:
補牙邊緣微滲漏可能導致繼發齲,早期表現為白堊色脫礦斑。可能與充填不密合、唾液污染等因素有關,常伴隨冷熱敏感癥狀。需通過數字化X光片確診,嚴重時需去除原充填物后行窩洞再預備。
補牙后建議每日攝入足量乳制品與深綠色蔬菜,避免咀嚼黏性食物如牛軋糖。使用沖牙器清潔牙縫,定期進行口腔檢查。若白色物質伴隨疼痛或持續擴大,需及時就診排除牙髓病變。術后三個月內每四周復查一次咬合情況,必要時調磨過高充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