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色發紅可通過增加水分攝入、調整飲食結構、暫停可疑藥物、治療泌尿系統感染、處理結石或腫瘤等方式改善。該癥狀通常由食物色素干擾、藥物副作用、尿路感染、泌尿系結石、泌尿系腫瘤等原因引起。
1、補水稀釋:生理性紅色尿常見于脫水狀態,尿液濃縮使色素顯色加深。每日飲水量需達到2000-3000毫升,優先選擇白開水或淡茶,避免含糖飲料。觀察24小時尿量維持在1500毫升以上時,多數色素尿可恢復正常。
2、飲食調整:攝入紅心火龍果、甜菜根等含甜菜紅素食物會導致暫時性紅尿。建議暫停食用此類食物3天,增加冬瓜、黃瓜等利尿蔬果。長期服用維生素B2也可能導致橙紅色尿液,需遵醫囑調整劑量。
3、藥物篩查:抗結核藥利福平、瀉藥酚酞片、抗凝藥華法林等藥物可能引起紅色尿。核對近期用藥史,在醫生指導下可嘗試暫停可疑藥物3日,改用阿司匹林替代抗凝治療時需監測凝血功能。
4、感染控制:泌尿系統感染可能伴隨尿頻尿急癥狀,常見病原體包括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確診需進行尿常規和細菌培養,輕癥可口服左氧氟沙星、頭孢克肟,重癥需靜脈輸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5、器質病變:無痛性血尿需警惕膀胱腫瘤或腎盂癌,可能與吸煙、苯胺染料接觸有關。結石性血尿多伴有腰部絞痛,超聲檢查可發現腎結石或輸尿管結石。腫瘤患者需進行膀胱鏡活檢,結石患者可選擇體外沖擊波碎石或輸尿管鏡取石。
每日保持30分鐘有氧運動促進代謝,飲食注意限制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定期進行尿常規和泌尿系統超聲檢查。出現持續血尿、排尿困難或消瘦癥狀時應立即就診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