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悸可通過丹參、酸棗仁、炙甘草等中藥調理,通常與氣血不足、心脾兩虛、陰虛火旺、痰濁阻滯、瘀血內阻等因素有關。
1、丹參: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功效,適用于瘀血型心悸。丹參能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供血,常與三七、川芎配伍使用。瘀血型心悸多表現為心前區刺痛、舌質紫暗,可能與冠狀動脈硬化、血液黏稠度增高等因素有關。
2、酸棗仁:養心安神功效顯著,適用于虛煩不眠型心悸。該藥含皂苷類成分可調節中樞神經,常與柏子仁、遠志同用。陰虛火旺者多見心悸伴盜汗、五心煩熱,與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更年期激素變化相關。
3、炙甘草:補益心氣、調和諸藥,主治心陽不振型心悸。所含甘草甜素能抗心律失常,多與桂枝、人參組成復方。心脾兩虛者常見心悸氣短、面色萎黃,多因慢性消耗性疾病或營養不良導致。
4、茯苓:健脾利濕、寧心安神,適合痰濕內阻型心悸。其多糖成分可調節水電解質平衡,常與半夏、陳皮配伍。痰濁阻滯者多見胸悶心悸、舌苔厚膩,與代謝綜合征、甲狀腺功能異常存在關聯。
5、麥冬:滋陰清心、生津除煩,針對陰虛型心悸。麥冬皂苷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多與天冬、生地同用。老年人心悸伴口干咽燥、潮熱盜汗時,常見于糖尿病心肌病或慢性心衰早期。
日常可飲用龍眼肉紅棗茶補益心血,練習八段錦"搖頭擺尾去心火"式調節自主神經。建議監測血壓心率變化,避免濃茶咖啡刺激,合并胸痛暈厥需及時排查冠心病、房顫等器質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