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脫皮可能由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共同引起,常見原因包括皮膚干燥、接觸性刺激、維生素缺乏、手部濕疹和真菌感染等。針對不同原因可采取相應護理或治療措施。
皮膚干燥是手指脫皮的常見生理性因素。秋冬季節空氣濕度低或頻繁接觸洗滌劑會破壞皮膚屏障,表現為指尖或指腹局部脫屑。建議使用含尿素或凡士林的護手霜,洗手后及時涂抹保濕。
接觸性刺激也可能導致手指脫皮。長期接觸化學溶劑、堿性物質或過敏原會引發接觸性皮炎,出現紅斑伴鱗屑脫落。常見于從事清潔、美發行業人群,需佩戴防護手套,避免直接接觸刺激物。
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E缺乏會影響皮膚代謝。偏食或消化吸收障礙患者可能出現手指脫皮伴口角炎,通過增加全谷物、堅果、深色蔬菜攝入可改善癥狀。嚴重缺乏時需在醫生指導下補充復合維生素。
手部濕疹屬于病理性因素,表現為對稱性紅斑、丘疹伴脫屑,可能與免疫功能異常有關。急性期會出現滲出,慢性期則以皮膚增厚、皸裂為主。局部可短期使用氫化可的松軟膏,頑固性病例需配合口服抗組胺藥。
真菌感染如手癬也會引起脫皮,多由紅色毛癬菌感染導致。典型表現為環狀紅斑邊緣脫屑,常合并足癬。確診需真菌鏡檢,治療選用特比萘芬乳膏等抗真菌藥物,療程需持續2-4周。
若脫皮持續加重伴疼痛、滲液或擴散至手掌,建議皮膚科就診排除銀屑病、掌跖膿皰病等特殊皮膚病。日常應避免撕扯皮屑,接觸水時水溫不宜超過40℃,保持手部清潔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