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跖角化癥是一種以手掌和足底皮膚過度角化增厚為主要特征的慢性皮膚病,可能與遺傳因素、機械摩擦、化學刺激、代謝異常、局部感染等因素有關。
部分掌跖角化癥患者存在家族遺傳史,屬于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基因突變導致角質形成細胞增殖異常,表現為手掌足底對稱性皮膚增厚。這類患者通常在嬰幼兒期發病,皮膚病變持續終身。日常需避免外傷刺激,可遵醫囑使用尿素軟膏、水楊酸軟膏等角質軟化劑。
長期手工勞動或運動摩擦可能導致獲得性掌跖角化,常見于特定職業人群。病變部位與受力區域一致,表現為邊界清楚的黃色角質斑塊。減少機械刺激是關鍵,建議佩戴防護手套,配合使用含甘油成分的保濕劑改善癥狀。
接觸洗滌劑、有機溶劑等化學物質可能誘發局部角化過度。臨床可見彌漫性皮膚粗糙伴皸裂,接觸刺激物后癥狀加重。防護措施包括接觸化學品時穿戴防護用具,工作后及時清潔并涂抹凡士林等封閉性保濕產品。
維生素A缺乏、甲狀腺功能減退等代謝性疾病可能伴發掌跖角化。這類患者除皮膚癥狀外,多伴有全身性表現如毛發干燥、畏寒等。需針對原發病治療,如補充維生素A制劑、左甲狀腺素鈉等,皮膚癥狀可隨代謝改善而緩解。
紅色毛癬菌等真菌感染可引起局限性角化過度,表現為邊緣隆起的環形斑塊伴脫屑。真菌鏡檢陽性可確診,需遵醫囑使用聯苯芐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等抗真菌藥物,療程通常需要4周以上。
掌跖角化癥患者日常應選擇寬松透氣的鞋襪,避免長時間浸泡手足。沐浴后及時涂抹含神經酰胺的潤膚霜,冬季可使用加濕器維持環境濕度。飲食注意補充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動物肝臟、胡蘿卜,避免吸煙飲酒。若出現深度皸裂、化膿等繼發感染表現,需及時就醫進行專業清創和抗感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