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內營養乳劑使用需嚴格遵循醫囑,重點關注適應癥禁忌、輸注方式、并發癥監測及特殊人群用藥安全。腸內營養乳劑主要用于吞咽困難、胃腸功能不全等患者的營養支持,使用前需評估患者營養狀況、胃腸耐受性及代謝需求,避免因不當使用導致腹瀉、腹脹或電解質紊亂。
1、適應癥禁忌
腸內營養乳劑適用于無法經口進食但胃腸功能基本正常的患者,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頭頸部腫瘤放療后。禁忌癥包括完全性腸梗阻、嚴重腹腔感染、短腸綜合征急性期等。對乳糖不耐受者需選擇無乳糖配方,糖尿病患者應選用低糖型制劑。使用前需核對患者過敏史,避免含過敏原成分的配方。
2、輸注方式
建議采用持續泵入方式,初始速度建議20-30毫升/小時,根據耐受性每8-12小時遞增10-20毫升。床頭抬高30-45度可減少反流風險。管飼前需確認鼻胃管位置,每次輸注前后用溫水沖洗管道。開放式輸注系統需每4小時更換一次,避免細菌污染。
3、并發癥監測
常見并發癥包括腹瀉、嘔吐、胃潴留及高血糖。腹瀉可能與輸注速度過快、溫度過低或滲透壓過高有關,需調整輸注參數。胃潴留患者需每4小時檢測胃殘余量,超過200毫升應暫停輸注。長期使用者需定期監測肝腎功能、電解質及前白蛋白水平。
4、特殊人群用藥
兒童患者需選擇兒科專用配方,按每日每公斤體重80-100千卡計算總量。老年患者應從半濃度開始,逐步過渡至全濃度。危重癥患者早期腸內營養需聯合靜脈營養支持。腎功能不全者需限制蛋白質攝入量,肝功能衰竭患者宜選用支鏈氨基酸強化配方。
5、藥物相互作用
腸內營養乳劑可影響苯妥英鈉、華法林等藥物的吸收,需間隔2小時服用。含膳食纖維的配方可能延緩速效降糖藥起效時間。避免與酸性藥物混合輸注,防止蛋白質變性堵塞管路。需特別注意電解質制劑如氯化鉀與營養液的配伍禁忌。
使用腸內營養乳劑期間需每日評估營養攝入達標率、胃腸道耐受性及并發癥跡象。護理人員應記錄24小時出入量,觀察排便性狀及頻次。家庭使用者需接受專業培訓,掌握管道護理、速度調節及異常情況識別。治療過程中出現持續腹痛、嘔血或黑便應立即就醫。營養支持團隊應定期隨訪,根據患者代謝變化及時調整營養方案,配合康復鍛煉促進功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