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主要表現為皮膚出現風團、紅斑并伴隨瘙癢,嚴重時可伴有血管性水腫或全身癥狀。蕁麻疹的病程可分為急性期和慢性期,主要與過敏反應、感染、物理刺激等因素有關。
1、皮膚風團
蕁麻疹最典型的癥狀是皮膚突然出現大小不等的粉紅色或蒼白色風團,邊界清晰,形態不規則。風團通常在數小時內自行消退,但可能反復發作。瘙癢感明顯,搔抓后可能加重癥狀。部分患者風團會融合成片,形成地圖狀皮損。
2、血管性水腫
約半數患者可能伴發血管性水腫,表現為眼瞼、口唇、外生殖器等疏松組織部位的突發性腫脹。腫脹處皮膚緊繃發亮,按壓無凹陷,一般持續72小時左右消退。喉頭水腫可能引起呼吸困難,屬于急癥需立即處理。
3、全身癥狀
嚴重蕁麻疹可能出現發熱、頭痛、惡心等全身反應。極少數情況下會發生過敏性休克,表現為血壓下降、意識模糊。這類系統性癥狀多由IgE介導的速發型過敏反應導致,常見于食物或藥物過敏誘發的蕁麻疹。
4、慢性病程
病程超過6周即屬慢性蕁麻疹,風團每日或間歇性發作,可持續數月到數年。慢性患者常合并甲狀腺疾病、自身免疫病等基礎疾病。精神壓力、溫度變化等因素易誘發癥狀加重,部分病例存在皮膚劃痕癥陽性表現。
5、特殊類型
寒冷性蕁麻疹遇冷刺激后發作,膽堿能性蕁麻疹由運動出汗誘發,日光性蕁麻疹暴露于紫外線后出現皮損。這些物理性蕁麻疹具有特定誘因,避開刺激源是預防關鍵。延遲壓力性蕁麻疹則在受壓4-6小時后出現腫脹。
蕁麻疹患者應穿著寬松棉質衣物,避免熱水燙洗和劇烈搔抓。記錄飲食日記有助于發現過敏原,慢性患者可嘗試低組胺飲食。環境保持適宜溫濕度,室內定期通風除塵。急性發作期可冷敷緩解瘙癢,但需注意寒冷性蕁麻疹禁用此法。建議在醫生指導下規范用藥,切勿自行長期使用激素類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