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不出大便可通過飲食調整、運動促進、緩瀉藥物、益生菌補充、灌腸治療等方式改善。便秘通常由膳食纖維不足、水分攝入過少、腸道菌群紊亂、腸動力減弱、藥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1、膳食調整: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可軟化糞便,推薦每日食用燕麥、火龍果、西梅等富含可溶性纖維的食物。全谷物和豆類中的不可溶性纖維能刺激腸道蠕動,搭配每日2000ml以上飲水效果更佳。
2、腹部運動:每天進行30分鐘快走或跳繩等有氧運動,配合順時針腹部按摩能增強腸蠕動。凱格爾運動可鍛煉盆底肌群,改善排便協調性,建議晨起空腹時練習10分鐘。
3、滲透性瀉藥:乳果糖通過保留水分增加糞便體積,聚乙二醇4000可調節腸道滲透壓。服用時需配合大量飲水,連續使用不超過1周,糖尿病患者慎用乳果糖。
4、微生態制劑:雙歧桿菌三聯活菌可恢復腸道菌群平衡,枯草桿菌二聯活菌能抑制致病菌繁殖。與抗生素間隔2小時服用,冷藏保存的活菌制劑效果更佳。
5、機械性通便:開塞露通過甘油刺激腸壁引發排便反射,適合糞便嵌頓的緊急處理。肥皂條灌腸適用于兒童臨時通便,操作需注意避免損傷直腸黏膜。
便秘患者應建立固定排便時間,晨起后飲用溫水可刺激胃結腸反射。長期臥床者需每天進行腹部環形按摩,產后女性可練習提肛運動改善盆底功能。頑固性便秘伴隨便血、體重下降需及時腸鏡檢查,甲狀腺功能減退等疾病相關便秘需治療原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