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性皮炎可通過外用藥物、口服藥物、物理治療、心理干預和生活方式調整等方式治療。神經性皮炎通常由皮膚屏障功能障礙、精神壓力、過敏反應、局部刺激和遺傳易感性等原因引起。
外用藥物是神經性皮炎的基礎治療方式,常用藥物包括糖皮質激素類藥膏如氫化可的松乳膏、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如他克莫司軟膏。這些藥物能有效緩解皮膚炎癥和瘙癢癥狀,需在醫生指導下規范使用。
口服藥物適用于癥狀較重的患者,常用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可減輕瘙癢,嚴重者可短期使用潑尼松等糖皮質激素。伴有焦慮抑郁情緒的患者可考慮使用帕羅西汀等抗抑郁藥物。
物理治療對頑固性皮損有輔助作用,窄譜中波紫外線照射能抑制皮膚炎癥反應,308nm準分子激光可促進皮損修復。治療需在專業醫療機構進行,一般需要10-15次為一個療程。
心理干預對疾病管理至關重要。認知行為療法可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的疾病認知,放松訓練如漸進性肌肉放松能緩解精神緊張。建議每周進行2-3次心理疏導,持續4-8周可見效果。
生活方式調整是長期控制的關鍵。避免搔抓和熱水燙洗,選擇棉質透氣衣物。保持規律作息,保證7-8小時睡眠。飲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攝入。建議每天進行30分鐘有氧運動如散步、游泳。
癥狀持續加重或合并感染時應及時就醫。出現皮膚潰爛、滲液、發熱等表現需進行細菌培養檢查,必要時使用抗生素治療。長期不愈的局限性皮損可考慮局部注射治療或手術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