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判斷需要結合外傷史、癥狀表現和醫學檢查綜合評估。若受傷部位出現劇烈疼痛、腫脹、畸形、活動受限或異常聲響,需高度懷疑骨折可能。
一、常見骨折癥狀表現:
局部劇烈疼痛是骨折最典型癥狀,按壓或移動患處時疼痛加劇。受傷部位可能在短時間內出現明顯腫脹和淤青,嚴重時可見肢體變形或異常彎曲。完全性骨折可能出現患處異常活動或骨擦音,開放性骨折可見皮膚破損伴骨端外露。四肢骨折常伴隨功能障礙,如無法承重或關節活動受限。
二、初步自檢方法:
觀察受傷部位是否出現明顯畸形或異常姿勢,輕輕觸摸檢查是否有壓痛點和骨性隆起。嘗試輕微活動關節,若出現劇烈疼痛或活動障礙應立即停止。注意對比健側肢體,檢查是否存在長度差異或旋轉異常。但需注意,輕微裂縫骨折可能無明顯畸形,兒童青枝骨折有時僅表現為局部壓痛。
三、需就醫檢查的情況:
高處墜落、車禍等高能量損傷后,即使癥狀不明顯也應就醫排查。老年人跌倒后髖部疼痛需警惕股骨頸骨折,這類骨折可能僅表現為腹股溝區壓痛。疑似脊柱骨折時切忌隨意搬動,需保持平臥位等待專業救援。所有開放性骨折都屬于急診范疇,需立即處理以防感染。
骨折確診需依靠影像學檢查,X線片能顯示大多數骨折線,CT對復雜骨折和關節內骨折顯示更清晰,MRI適用于軟組織損傷和隱匿性骨折評估。傷后48小時內可冰敷緩解腫脹,用夾板或支具臨時固定患肢,抬高肢體促進靜脈回流。恢復期需保證鈣質和蛋白質攝入,適度曬太陽促進維生素D合成,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循序漸進的康復訓練,避免過早負重影響愈合。定期復查觀察骨痂形成情況,預防關節僵硬和肌肉萎縮等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