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上吐下瀉可通過補充電解質、暫時禁食、調整體位、服用藥物、及時就醫等方式緩解。酒精刺激胃腸黏膜、代謝產物堆積、脫水等因素可能引發上述癥狀。
1、補充電解質
嘔吐腹瀉會導致體內水分和電解質大量流失,可少量多次飲用淡鹽水或口服補液鹽。避免一次性大量飲水刺激胃部,加重嘔吐。若出現四肢無力或心悸,需警惕低鉀血癥。
2、暫時禁食
胃腸黏膜受酒精刺激后處于充血狀態,建議停止進食4-6小時。待嘔吐緩解后嘗試少量米湯、藕粉等流食,逐步過渡到稀粥、面條等低脂易消化食物。忌食辛辣、油膩及高纖維食物。
3、調整體位
嘔吐時采取側臥位防止誤吸,腹瀉后保持肛周清潔。可用熱毛巾敷于腹部緩解痙攣,避免劇烈活動加重脫水。適當抬高下肢促進血液回流,改善循環。
4、服用藥物
蒙脫石散可吸附腸道毒素,雙歧桿菌制劑調節菌群平衡,鋁碳酸鎂片保護胃黏膜。需注意這些藥物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避免與抗生素同服。切勿自行服用止吐藥掩蓋癥狀。
5、及時就醫
若出現嘔血、意識模糊、持續腹痛超過8小時,需警惕急性胰腺炎或消化道出血。酒精中毒伴低體溫或呼吸抑制時,應立即送醫洗胃并靜脈補液,必要時進行血液凈化治療。
飲酒后24小時內避免駕駛或高空作業,恢復期飲食以蒸煮為主,適量補充維生素B族。長期飲酒者建議完善胃鏡和肝功能檢查,逐步戒酒并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注意嘔吐物顏色和排便性狀變化,記錄癥狀持續時間供醫生參考。日常應控制飲酒量,避免空腹飲酒,飲酒時搭配牛奶或主食減輕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