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尖周炎可能由齲齒未及時治療、牙髓炎擴散、牙齒外傷、牙周炎波及、醫源性操作不當等原因引起。根尖周炎是牙齒根尖周圍組織的炎癥性疾病,通常表現為牙齒咬合痛、牙齦腫脹、牙齒松動等癥狀。
1、齲齒未及時治療
齲齒是牙齒硬組織被細菌侵蝕形成的病變。當齲壞未及時充填治療時,細菌可向深層擴散感染牙髓,繼而通過根尖孔侵犯根尖周組織。患者早期可能出現冷熱刺激痛,后期發展為自發痛。日常需保持口腔衛生,定期檢查牙齒,發現齲齒應立即進行充填治療。
2、牙髓炎擴散
牙髓炎是牙髓組織的炎癥,多由深齲或牙齒隱裂導致。炎癥未控制時可通過根尖孔向根尖周擴散,形成根尖周炎。典型癥狀包括夜間痛、放射性痛。急性期需開髓引流,慢性期可行根管治療清除感染源。常用治療藥物包括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膠囊、布洛芬緩釋膠囊等。
3、牙齒外傷
牙齒受到撞擊或咬硬物可能導致根尖部血管斷裂,造成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壞死組織繼發感染后可引發根尖周炎。外傷后牙齒可能出現變色、叩痛。輕度損傷可觀察隨訪,嚴重者需根管治療保存患牙。外傷后應及時就醫拍攝牙片評估損傷程度。
4、牙周炎波及
重度牙周炎時,牙周袋內的細菌可沿牙根表面向根尖方向蔓延,導致逆行性根尖周感染。患者常伴有牙齦出血、口臭、牙齒松動等癥狀?;A治療包括齦上潔治、齦下刮治,必要時配合使用鹽酸米諾環素軟膏等局部藥物。
5、醫源性操作不當
根管治療過程中器械超出根尖孔、消毒不徹底或充填材料刺激,可能引發化學性或機械性根尖周炎。表現為治療后持續脹痛或咬合不適。預防關鍵在于規范操作流程,術后出現異常癥狀需及時復診調整。
預防根尖周炎需定期口腔檢查,發現齲齒或牙周病及時治療。避免用患牙咬硬物,保持每日兩次巴氏刷牙法清潔。急性發作期應進食溫軟食物,用生理鹽水漱口減輕腫脹。根尖周炎可能發展為根尖囊腫或頜骨骨髓炎,出現牙齒松動、面部腫脹等癥狀時須立即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