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陽虛與腎陰虛并存時可通過中醫辨證調理實現陰陽平衡。腎陽虛主要表現為畏寒肢冷、腰膝酸軟、夜尿頻多;腎陰虛則以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口干咽燥為特征。兩者兼有時需采用綜合調理方案,兼顧溫陽與滋陰。
生活干預是基礎調理手段。飲食上可選用山藥、枸杞、黑芝麻等平補肝腎的食材,避免辛辣燥熱或生冷寒涼食物過度刺激。冬季適當增加羊肉、核桃等溫補類食物,夏季可搭配百合、銀耳滋陰。起居方面需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耗傷腎精,適度進行八段錦、太極拳等舒緩運動。
中藥調理需在醫師指導下進行。腎陰陽兩虛常用方劑包括金匱腎氣丸溫陽為主佐以滋陰、左歸丸滋陰為主兼顧溫陽、二仙湯陰陽雙補。中成藥如龜鹿二仙膠、六味地黃丸加減也可辨證選用,需避免自行搭配藥物導致藥性沖突。
針灸與艾灸可作為輔助療法。針刺腎俞、關元、三陰交等穴位調節陰陽平衡,腎陽虛明顯者可配合艾灸命門、氣海穴溫補元陽。每周2-3次治療,連續4周為一個療程。
嚴重陰陽兩虛者可能出現性功能障礙、嚴重水腫或持續低熱等癥狀,建議至中醫內科進行系統調理。治療期間需定期復診調整方案,避免長期單一用藥可能造成的陰陽偏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