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過期食物惡心想吐可通過催吐、補充水分、服用藥物、調整飲食、就醫治療等方式緩解。過期食物可能因細菌滋生、毒素積累、成分變質、儲存不當、交叉污染等原因引起胃腸不適。
1、催吐
若進食過期食物時間較短,可通過刺激咽喉部催吐,減少毒素吸收。用手指或壓舌板輕觸舌根誘發嘔吐反射,吐后清水漱口。避免反復催吐導致咽喉黏膜損傷,孕婦及意識不清者禁用該方法。
2、補充水分
嘔吐后需少量多次飲用溫鹽水或口服補液鹽,預防脫水。每小時飲用100-200毫升液體,優先選擇含電解質的飲品。避免一次性大量飲水刺激胃腸,加重惡心癥狀。
3、服用藥物
蒙脫石散可吸附腸道毒素,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調節菌群平衡,鹽酸洛哌丁胺膠囊緩解腹瀉。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禁止自行服用止吐藥掩蓋癥狀。服藥期間觀察排便情況及意識狀態變化。
4、調整飲食
癥狀緩解后24小時內選擇米湯、藕粉等低渣流食,逐步過渡至饅頭、面條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脂高糖及乳制品攝入,減少胃腸負擔。烹飪時確保食物中心溫度超過70攝氏度,殺滅殘留致病菌。
5、就醫治療
出現持續嘔吐、血便、高熱或意識模糊時需立即就醫。醫生可能進行血常規、糞便培養等檢查,嚴重者需靜脈補液或抗生素治療。保留可疑食物樣本供檢測,協助明確致病病原體。
日常需定期清理冰箱存貨,生熟食品分開放置,熟食冷藏不超過3天。購買時注意查看食品保質期及儲存條件,膨袋、變色、有異味的包裝食品禁止食用。處理嘔吐物時戴手套并用含氯消毒劑擦拭污染表面,防止病原體擴散。老年人及兒童進食后出現不適建議盡早就診,避免延誤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