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外陰瘙癢可通過保持局部清潔、穿透氣棉質內褲、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劑、局部用藥治療、口服抗過敏藥物等方式緩解。外陰瘙癢可能由陰道炎、外陰濕疹、接觸性皮炎、糖尿病、精神因素等原因引起。
1、保持局部清潔
每日用溫水清洗外陰,避免使用肥皂或沐浴露等堿性清潔產品。清洗時動作輕柔,不可用力搓洗。清洗后保持外陰干燥,可減少細菌滋生。清洗頻率以每日1-2次為宜,過度清洗可能破壞皮膚屏障。
2、穿透氣棉質內褲
選擇純棉材質的內褲,避免穿著化纖或緊身內褲。內褲需每日更換,清洗后陽光下暴曬消毒。經期需及時更換衛生巾,建議每2-4小時更換一次。夜間睡眠時可選擇不穿內褲,保持外陰通風干燥。
3、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劑
禁用含有香精、染料的衛生巾或護墊。如廁后擦拭應從前向后,避免將肛周細菌帶入外陰。游泳后需及時沖洗外陰,公共浴池需注意防護。新購內褲需清洗后再穿,避免化學殘留刺激。
4、局部用藥治療
真菌性陰道炎可遵醫囑使用克霉唑栓、硝酸咪康唑栓等抗真菌藥物。細菌性陰道病可使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外陰濕疹可短期使用氫化可的松軟膏。使用栓劑前需清潔雙手,藥物需放置于陰道深部。
5、口服抗過敏藥物
嚴重瘙癢可遵醫囑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組胺藥物。糖尿病導致的外陰瘙癢需控制血糖。精神緊張誘發的瘙癢可配合心理疏導。絕經后婦女可考慮局部雌激素治療,但需嚴格遵循醫囑。
外陰瘙癢期間需避免抓撓,防止皮膚破損感染。飲食宜清淡,減少辛辣刺激食物攝入。如瘙癢持續超過1周、伴隨異常分泌物或潰瘍,需及時婦科就診。日常注意增強免疫力,規律作息,適度運動有助于預防復發。治療期間應暫停性生活,伴侶需同步檢查治療以防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