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龜頭炎可能由白色念珠菌感染、糖尿病、免疫力低下、局部衛生不良、抗生素濫用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現為紅斑、瘙癢、白色分泌物、灼痛、潰瘍等癥狀。
1、紅斑:龜頭及包皮內側出現邊界清晰的紅色斑塊,表面可能附著白色鱗屑。急性期紅斑周圍伴有水腫,慢性感染者可能出現皮膚增厚。避免搔抓,可用碳酸氫鈉溶液清洗后涂抹克霉唑乳膏。
2、瘙癢:夜間加重的劇烈瘙癢是典型癥狀,抓撓可能導致繼發感染。瘙癢與真菌代謝產物刺激神經末梢有關。穿著透氣棉質內褲,避免使用堿性沐浴露,局部應用硝酸咪康唑軟膏緩解。
3、白色分泌物:包皮垢增多呈現豆腐渣樣或乳酪狀分泌物,帶有酸臭味。分泌物含有大量菌絲和孢子,需每日用生理鹽水沖洗。嚴重者可口服氟康唑配合制霉菌素外用。
4、灼痛:排尿或性生活時出現燒灼樣疼痛,與黏膜糜爛有關。保持患處干燥,暫停性生活。疼痛明顯時可短期使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合并細菌感染需加用莫匹羅星。
5、潰瘍:長期未治療者可能出現淺表糜爛或環形潰瘍,邊緣隆起伴周圍衛星灶。潰瘍面易繼發細菌感染,需進行真菌培養。頑固病例建議口服伊曲康唑,配偶需同步治療。
日常需控制血糖水平,每日更換消毒內褲。飲食減少精制糖攝入,增加酸奶、大蒜等抗真菌食物。避免長時間騎自行車或久坐,治療期間禁止飲酒。癥狀持續超過兩周或出現化膿需泌尿科就診,必要時進行包皮環切術。伴侶有陰道炎癥狀需共同治療,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