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發紅可通過口腔清潔護理、藥物治療、物理治療、中醫調理、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牙齦發紅可能與牙菌斑堆積、牙齦炎、維生素缺乏、內分泌紊亂、血液疾病等因素有關。
1、口腔清潔護理
每日使用軟毛牙刷配合巴氏刷牙法清潔牙齒,飯后用牙線清除食物殘渣,定期使用生理鹽水或醫用漱口水含漱。避免吸煙、飲酒等刺激因素,減少碳酸飲料及高糖飲食攝入。持續兩周后未緩解需就醫。
2、藥物治療
細菌感染引起的牙齦炎可遵醫囑使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膠囊等抗生素,配合復方氯己定含漱液控制感染。維生素C缺乏者可補充維生素C片,伴有疼痛時短期使用布洛芬緩釋膠囊緩解癥狀。
3、物理治療
超聲波洗牙能有效去除牙結石和菌斑,每年進行1-2次專業潔治。激光治療適用于頑固性牙齦炎癥,通過光生物調節作用減輕充血。冷敷可暫時緩解急性期腫脹,每次不超過15分鐘。
4、中醫調理
胃火上炎型可用清胃散加減,陰虛火旺型推薦知柏地黃丸。局部可用三黃洗劑含漱,或針灸合谷、頰車等穴位。伴有口臭者可含服薄荷腦含片,脾胃虛弱者需配合參苓白術散調理。
5、手術治療
牙齦增生嚴重者需行牙齦成形術,牙周袋深度超過5毫米時考慮翻瓣術。白血病等血液病繼發的牙齦紅腫需先控制原發病,妊娠期牙齦瘤應在產后擇期切除。術后需嚴格口腔護理預防感染。
牙齦發紅期間應保持飲食清淡,多食用獼猴桃、西藍花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避免過硬過燙食物刺激。養成使用牙間隙刷的習慣,每年進行口腔檢查,糖尿病患者需加強血糖控制。孕婦及長期服藥者出現牙齦問題應及時告知主治醫師,兒童牙齦紅腫需排除手足口病等傳染性疾病。夜間磨牙患者建議佩戴咬合墊,正畸治療期間要加強托槽周圍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