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性陰道出血可能由陰道炎、宮頸炎、宮頸息肉、宮頸癌、子宮內膜異位癥等原因引起。接觸性陰道出血通常指性交、婦科檢查等接觸后出現的陰道出血,需根據具體病因采取針對性治療。
1、陰道炎
陰道炎是陰道黏膜及黏膜下結締組織的炎癥,可能導致陰道黏膜充血、水腫,在接觸時容易出血。常見類型包括細菌性陰道病、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等。患者可能出現陰道分泌物異常、外陰瘙癢等癥狀。治療可選用甲硝唑栓、克霉唑陰道片、保婦康栓等藥物,同時需保持外陰清潔干燥。
2、宮頸炎
宮頸炎是宮頸管黏膜炎癥,多由病原體感染引起。炎癥導致宮頸組織脆弱,接觸時易發生出血。患者常伴有陰道分泌物增多、腰骶部疼痛等癥狀。治療可使用抗宮炎片、婦科千金片、鹽酸多西環素片等藥物,嚴重者可能需要物理治療。
3、宮頸息肉
宮頸息肉是宮頸管黏膜增生形成的良性腫物,質地脆弱,接觸后易出血。多數患者無明顯癥狀,部分可能出現白帶增多。治療通常采用息肉摘除術,術后需進行病理檢查以排除惡變可能。
4、宮頸癌
宮頸癌是發生在宮頸部位的惡性腫瘤,早期可能表現為接觸性出血。隨著病情發展,可能出現陰道不規則出血、排液等癥狀。確診需依靠宮頸活檢,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放療、化療等。接種HPV疫苗有助于預防宮頸癌發生。
5、子宮內膜異位癥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子宮內膜組織生長在子宮腔以外的疾病,當異位病灶位于宮頸或陰道時,可能引起接觸性出血。患者常伴有痛經、性交痛等癥狀。治療可使用孕三烯酮膠囊、達那唑膠囊、戈舍瑞林緩釋植入劑等藥物,嚴重者需手術治療。
出現接觸性陰道出血應及時就醫檢查,明確病因后規范治療。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持外陰清潔,避免不潔性行為,定期進行婦科檢查。飲食上可適當增加富含維生素C和鐵的食物,如橙子、菠菜等,有助于增強免疫力和預防貧血。避免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睡眠,適當進行體育鍛煉,提高機體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