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翼兩側鼻溝又癢又紅還起皮可能與脂溢性皮炎、接觸性皮炎、濕疹、真菌感染或維生素缺乏有關。常見誘因包括皮膚屏障受損、過敏原刺激、馬拉色菌過度繁殖、飲食不當或局部護理不當。
1、脂溢性皮炎
鼻翼溝區域皮脂腺分泌旺盛,馬拉色菌過度繁殖可引發局部炎癥反應。典型癥狀為紅斑伴油膩性鱗屑,瘙癢明顯。需避免過度清潔,可遵醫囑使用酮康唑乳膏、他克莫司軟膏或氫化可的松乳膏控制炎癥,同時補充B族維生素改善皮脂代謝。
2、接觸性皮炎
化妝品、洗面奶中的香料或防腐劑可能引發過敏反應。表現為邊界清晰的紅斑、脫屑伴灼熱感。需立即停用可疑產品,冷敷緩解癥狀,嚴重時可短期使用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建議選擇無添加的醫用護膚品修復皮膚屏障。
3、特應性濕疹
遺傳性過敏體質者在干燥環境中易發作,皮損呈對稱性分布,夜間瘙癢加劇。需保持環境濕度,避免搔抓,可外用吡美莫司乳膏或地奈德乳膏。合并感染時需聯用莫匹羅星軟膏,必要時口服抗組胺藥。
4、皮膚真菌感染
念珠菌或皮膚癬菌感染可導致環形紅斑伴邊緣脫屑。確診需真菌鏡檢,治療選用聯苯芐唑乳膏或特比萘芬乳膏,頑固病例需口服伊曲康唑。注意避免與他人毛巾混用,保持患處干燥透氣。
5、營養缺乏
長期缺乏維生素B2、鋅元素會導致口鼻周圍紅斑脫屑。需增加瘦肉、蛋黃、深綠色蔬菜攝入,必要時補充復合維生素。合并口角炎或舌炎時提示可能伴隨缺鐵性貧血,應完善血液檢查。
日常需避免熱水燙洗及酒精類護膚品,清潔后及時涂抹含神經酰胺的保濕霜。癥狀持續超過兩周或出現滲液結痂時,建議到皮膚科進行伍德燈檢查、真菌培養等鑒別診斷。冬季可使用加濕器維持室內濕度,過敏體質者應記錄飲食日記排查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