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可通過熊去氧膽酸、鵝去氧膽酸、茴三硫等藥物促進膽汁排泄,通常由膽固醇代謝異常、膽汁淤積、膽道感染、飲食習慣不良、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
1、熊去氧膽酸:該藥物能降低膽汁中膽固醇飽和度,促進結石溶解。適用于膽固醇型膽結石患者,需長期服用。服藥期間需定期復查超聲,監測結石變化。可能出現腹瀉、皮膚瘙癢等副作用。
2、鵝去氧膽酸:作為膽汁酸制劑可改善膽汁成分比例,減少膽固醇沉積。需配合低脂飲食,避免與雌激素類藥物同服。常見不良反應包括肝功能異常、腹部不適。
3、茴三硫:具有利膽作用,可增加膽汁分泌量。適合膽囊收縮功能良好的小結石患者。用藥期間需保持每日2000ml飲水量,忌食辛辣刺激食物。部分患者可能出現口臭、皮疹。
4、膽道感染治療:膽結石合并感染時需使用抗生素。感染可能與大腸桿菌、克雷伯菌等病原體有關,通常表現為發熱、右上腹劇痛。頭孢曲松、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藥物可控制感染。
5、手術治療指征:藥物排石適用于直徑小于1cm的膽固醇結石。當結石過大或引發膽管梗阻時,需考慮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或ERCP取石術。反復發作的膽絞痛、黃疸均為手術適應癥。
膽結石患者日常需保持低脂飲食,減少動物內臟、蛋黃等高膽固醇食物攝入,增加膳食纖維。適度運動如快走、游泳有助于促進膽汁排泄。每日規律進食可避免膽汁過度濃縮,飲水充足可稀釋膽汁。出現持續腹痛、皮膚黃染等癥狀需及時就醫。